星野摄影
前言
本文旨在介绍如何进行星空摄影,包括前期调研、设备准备等等。
调研准备
星空摄影和其他摄影题材的一大区别是它需要进行比较多前期的调研工作,总结下来有如下要点。
拍摄题材确认
首先需要确定的是你的拍摄题材。通常来说,星空摄影都是希望能够拍摄出绚丽的银河。由于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关系,通常适合拍摄银河的季节是每年的夏天,冬季则可以拍摄猎户星座等等其他星座。在开始拍摄之前,需要明确你想要拍摄的题材,本文以银河拍摄为例子。
拍摄计划确认
首先我们要找到进行拍摄的地点,星空摄影对当地的光污染条件要求较高。通常来说,至少需要光污染等级小于等于4级才能够拍摄到银河的轮廓,我们需要找到合适的地点才能够开展摄影工作。
其次要确定进行拍摄的日期。除了光污染,月亮也会影响到银河的拍摄。如果月亮太过明亮,星星和银河将会不那么显眼。通常来说,农历上旬和农历下旬都是月亮较弱的时间,可以在这段时间进行拍摄。
再次,我们要确认具体的拍摄时间点(具体到小时),因为银河和月亮一样,有升起和落下的时间点。为了尽可能拍出较大的银河,我们需要在银河升起的尽可能高的时候去进行拍摄。
最后,在明确计划之后,我们还要关注当地的天气,如果云层很厚,或者在下雨,那也是无法进行拍摄的。
这里有一些工具可以协助我们完成规划
- 天文通:可以查看光污染等级、气象情况等
- 巧摄:专业的app,推荐购买专业版。包含了光污染等级、月落月升时间、月相、银河升起落下动向等丰富的功能,也可以作为行程安排计划
- 中央气象台卫星云图:查看云层情况
- windy.com:查看云层情况
- 各种天气预报
设备准备
到这里需要准备的设备已经很清楚了:
- 一辆车:通常满足拍摄条件的地方都很难到达
- 露营过夜设备:通常拍摄都要到后半夜进行
- 三脚架:拍摄需要长曝光,得稳定
- 广角大光圈镜头:通常等效全画幅24mm及以下、光圈至少是F2.8。如果你准备接片,那么也可以使用焦段长一点的镜头。不过自动对焦不是必须的
- 镜头加热带:在潮湿的地方,晚上镜头可能会起雾,导致拍摄失败。带一个镜头加热带可以防止这种情况发生,也可以带上暖宝宝,还能给自己用
- 黑柔(非必须):据说可以突出星点,不过我感觉没啥用
- 手电筒(非必须):有人喜欢地景上加个手电筒,不过我感觉没必要
关于镜头,这里有几款星空拍摄的镜头可以推荐
- 老蛙9mm F2.8:非常广的镜头,素质也不错
- 索尼11mm F1.8:原厂,好
- 永诺11mm F1.8
- 星曜12mm F2
- 唯卓仕13mm F1.4:有点小贵
- 索尼15mm F1.4 G
- 永诺16mm F1.8
- 适马16mm F1.4
拍摄现场工作
拍摄前
到达拍摄现场后,首先需要观察环境,寻找银河,寻找相对比较好看的地景,准备各种构图。这里有一个stellarium app可以协助现场寻找银河、星座等对象。
拍摄过程
拍摄的过程中,推荐白平衡固定,使用M档和手动对焦,机身防抖尽量关闭。白平衡可以设置在4000K。
手动对焦时,可以先将iso调高,找到一颗比较亮的星星,放大进行对焦,转动对焦环,直到这颗星星最清晰时,停止对焦,保持mf不要再动了。
接着进行曝光设置,镜头光圈开到最大,接着调整快门速度。有个经验公式可以参考,即(300/你的镜头等效全画幅焦距)是你可以进行的最长曝光时间,再长会产生星星的拖尾。举个例子,如果使用16mm的镜头,那么最长的曝光时间是(300/16)≈20s,那么你可以进行的最长曝光时间是20s。当然这只是个经验公式,你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下曝光时间。那么该如何设置ISO呢?我的方法是多尝试,可以先按照iso 2000进行拍摄,然后检查直方图、测光结果以及放大后查看银河亮度等方法,评估当前iso是否需要调整。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拍摄时的环境非常暗,如果你在屏幕上看到银河觉得能够看到了、亮度差不多,那很有可能回家后打开灯发现银河不明显,所以也要结合直方图等工具。
后期思路
每个人的后期思路都不太一样,这里简单讲下我的思路
曝光调节
首先拉动曝光,尽可能让银河变得明亮,这样才方便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白平衡调节
调节白平衡,尽可能让直方图上的RGB曲线重合,这样子让银河更加明显
亮度调节
降低一些高光,并提亮白色色阶,提升银河亮度
色彩调节
删去不需要的色彩,然后稍微提一些饱和度,让银河更加绚烂
关于堆栈和接片
堆栈和接片属于更进阶的技巧,但我认为并不是必须的,开头的照片就是单张拍摄(甚至有些欠曝了)后期拉曲线再加了一些降噪得到的。如果你不是专业的风光摄影师,只是希望旅行的时候能拍出好看的星空照片,跳过这两个选项才能得到比较平滑的学习曲线。
当然,如果你希望拍出更好的银河,或者有充足的学力,更多的技巧会助力更多的照片。